“走出家门是公园。”
当城市扩张得越来越大,摩天大楼的“身高攀比”日趋激烈化,留给看似没有太多经济作用的绿色公园的面积就变得越来越少。
但都市人对公园、绿植的渴望一刻都没有停止,在这样的矛盾之下,“口袋公园”也应运而生。
近年来,口袋公园如玉珠般散落在国内城市的大街小巷,不仅提升了城市“颜值”,更融入了城市“基因”,传承记载了城市记忆,成为靓丽的城市名片。
01
纽约佩雷公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口袋公园
1967年5月23日,罗伯特•泽恩在纽约建设的佩雷公园(Paley Park)正式开园,标志着“口袋公园”这一新形式城市公共空间的问世。
佩雷公园位于美国纽约53号大街,在规模和功能上以独特的方式弥补了城市中有限的公共设施。虽然公园只有390㎡,但它的游客数量却不容小觑,年平均面积游客量是中央公园的两倍之多。
公园三面环墙,西南侧为公园入口,入口两侧为特许经营店,为往来的行人与休憩的员工提供方便、便宜的饮品与点心。
在内部空间上,它采用了跌水、瀑布、树阵和移动座椅等设计元素,两边的墙壁上覆盖着浓密的常春藤,从远处望过来,光影斑驳。后墙上6m高的瀑布则天然形成一道隔绝外部噪音的水墙,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抽离出来,久违地享受片刻的安静。
实景图 图源:Re221
到了夜晚,增加了光影效果的公园,更增添了一丝浪漫气息,给人留下美好的回忆。
02
城市更新浪潮下的口袋公园
口袋公园,是指规模很小的城市开放空间,常呈斑块状散落或隐藏在城市结构中。
大部分多选址于商业区、办公区及人流量较大的区域,这些场地中人们通行量需求高,且人群压力较大,口袋公园便充当了休憩、释放压力与交流沟通的良好场所。
实景图 ©艾绿尼塔
从城市更新角度来看,口袋公园具有很大优势。
因为口袋公园正好契合了城市更新在微观层面的需要,其特点为选址灵活、面积小、呈离散性分布等等,可以见缝插针地出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中。
对其进行改造更是从人的根本需求出发,将城市中的 “边角料”空间,打造成一个具有“弹性”的空间,为其注入新的活力,一些业内人士也提出,抓住未充分利用的空间,并将它们改造为公园已经成为趋势。
03
城市“边角料”空间的再利用
据了解,国内已建成近三千座口袋公园,这些公园虽然是在旧底片上修修补补,却能够犹如“微创手术”一样重新激发社区活力,使城市“重新生长”。廊下日常:永嘉路口袋广场
309弄口袋公园的基地位于上海永嘉路中段,借老城区风貌整治的契机,区政府部门决定拆除原用地内存在消防隐患的两排残旧住宅,将其改造为服务于周边居民的城市公共空间。
基地周边除了街道,缺乏属于居民使用的公共场所,因此设计一个尺度宜人、可供日常使用的公共空间,对这里来说是件好事。
拆除老建筑后的用地大致呈长方形,沿街宽约18m,纵深约40m,与街道几乎垂直,东南西三面均被住宅围合,空间呈口袋状。屋面下形成带遮盖的活动空间 ©吴清山
改造把公共空间设计为敞廊围合的小广场,并通过将地坪抬高0.5米增强场所感,同时与街道之间形成有趣的抬高视线关系,增加了空间层次,由此获得了一种独立感和加强的私人领域感。紧贴街道设置低矮的灌木花池 ©吴清山
整个“院子”广场还从人行道后退,形成一个过渡空间,同时布置了大坡道,方便无障碍通达。宽宽的坡道上种了两株朴树,与永嘉路两侧茂盛的梧桐组成一团树荫,也增添了过渡的意味。材料、色彩和氛围也顺势而为,与周围协调。广场地面采用不同肌理的暖色砌块,和周边房屋的红砖墙融为一体,敞廊木构也是暖色的,整体是一个暖暖的氛围。为了突出新场所的独特性,我们在钢柱上引入了与这种暖调子形成强烈对比的、来自梧桐树绿叶的成熟的深绿色,与环境色“对冲”,形成有点戏剧性的效果。所有空间处理和细节策略,都旨在为这一处公共“院子”广场精确形成归属此地社区的领域感与相对的私密感。东山少爷广场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东山口,地理位置非常独特,是商业活力轴与居民生活轴的交汇点,是公交站点的始发点与终点,更是人们搭乘地铁前往新河浦历史保护片区必经的城市公共节点场所。它于2000年经历过一次整饰翻新,十年过去,植物依旧绿意盎然,但广场整体使用品质低下,使用人群单一,公共维护不到位导致景观构筑物区变得消极,成了卫生黑点与治安盲区。项目改造分析图&轴测图 © 哲迳建筑师事务所
本次设计改造将场地的流线从枯燥的直线变成了更具探索性和趣味性的曲线。实景图 ©吴嗣铭
希望能够让更多的社区居民能像使用自家客厅一般使用这个公共场所,自在又自豪,同时能吸引更多的外来游客通过广场游历了解到广州东山地域文化。场地上人们独自休闲,三两成趣,低声细语,景观与人物共同构建了一幅幅立体的、随时间变幻的美好画面。
实景图 ©吴嗣铭
空间流动感、人类分散感和区域局限感构成了一种矛盾互补的场域变化,这种自然流畅和变化似乎与几何线性形式语言具有先天的匹配优势。
该项目位于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路上,场地是新华路上两栋建筑之间一个长22m、最宽处不足4.2m的弄堂空间,这里过去是一个路边违建的小面馆,面馆拆迁后,此处就变成了一个闲置空间。因此,这里计划改造成一个能为周边居民服务的口袋公园。实景图 ©王琇
设计师通过空间设计的力量,将人们从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抽离出来,计划打造一个静谧的,可漫步、闲坐、观展、赏花的自然花园,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创造一个自然且具有诗意的空间。通过对场地的研究,设计师决定通过三个设计动作介入场地:镜面不锈钢系统、耐候钢入口、植物系统。首先,在内部弄堂两侧墙面上设置了镜面不锈钢系统,这是整个设计的核心。两边的镜面系统将无限反射中间的小花园,当人从中走过,仿佛步入一个无限的自然花园,从而带来一种在城市中很难得的体验。部分镜面系统是可旋转的,当它旋转过来,是一块块可更换的展板,可形成一个可以持续提供内容的街头画廊。其次是设置一个由耐候钢形成的入口,这里布置了一个关于新华路历史建筑的永久展,这里将成为介绍新华路上众多珍贵历史建筑的小序厅。所以,具有厚重感的耐候钢是对历史的回应,同时谦卑自然的介入城市街道界面。最后,就是花园里的植物系统,通过三种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建立丰富的层次及与人身体的关系,以鼠尾草、满天星、矮蒲苇、粉黛乱子草为主的花草组合呈现充满自然野趣的植物氛围。实景图 ©陈颢
“墙上痕”“树下荫”:王府井街道整治之口袋公园
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BIAD)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小地领衔设计,充分运用“墙上痕”“树下荫”的理念,建设了口袋公园。经过十余年的建设,王府井西街成为了步行街西侧的主要交通干线,在经过了不同程度的街道拓宽后,使得这一街区的界面参差不齐,建筑外观不甚完整,因此设计的关键是在保障城市街道完整性的前提下,将几个公共空间与街道空间相连接。
设计团队最终确定了“墙上痕、树下荫”的概念,将突兀的街区空间打造为口袋公园,用通透的形式回应了旧城风貌和文化传承。实景图 摄影师:胡明心
所谓“墙上痕”就是将北京传统建筑中的砖墙作为图像提取的对象,将砖墙构造进行反转,得到了砖缝的“负”形。结合“墙上痕”的创作,设计师又依托场地内已经存在的高大树木,种植了一些胸径较大的国槐,营造了“树下荫”的效果,连同“墙上痕”中的立体绿化和场地内的盆栽植物花卉,共同构成了一幅副老北京四合院的生活场景片段,以此唤起和重构公众对于旧城生活的集体记忆。实景图 摄影师:胡明心
结语:
这些看似小修小补的微更新,塑造的却是回归人本的活力空间。在最细微的地方,创建一个意外的惊喜,一个负面的微空间最后成为积极的示范。
2.本资料为要约邀请,不视为要约,所有政府、政策信息均来源于官方披露信息,具体以实物、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文件及买卖双方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为准。如有变化恕不另行通知。3.因编辑需要,文字和图片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4.本资料制作时间为2022年。
5.文章来源:世界城市更新
感谢 世界城市更新
项目频道 / 美学频道 / 纪律片频道/考察频道 更新中报奖喜讯 | 佳辰文画 揽下2022伦敦设计大奖London Design Awards 银奖
全球设计奖项资讯速览 | 专业团队申报中 22.11-23.6可报奖项速览
近期阅读
武汉 香港置地·金地·峯璟 | 城市流动的森意绿氧
海口 华润中心二期东悦府 大区 | 润享悦府 城央安心的家
城中村改造 | 焕新旧村 城市提级
长沙 中交·凤鸣东方 | 美好生活的向往 城市发展的未来
都市中的自然天堂与生态乐园 | 公园城市开山之作 成都兴隆湖生活图景
成都如何打造「公园城市」开山之作——兴隆湖?| 世界级滨湖景观带
济南 龙湖 · 雲峰原著 | 都市之中 山水之间
南昌 力高君誉城 大区 | 植物的自然场景化营造
设计好物
设计师新宠 | 日本ambie新概念蓝牙耳机
*运动最佳 全球新款科技潮配
粉丝福利 优惠放送
END
更多精彩项目,可识别二维码关注 看见景观